新竹市讀經學會的會員於新竹市慈孝家庭表揚會場示範的茶藝(攝影/蔡聰挺)
茶在中華文化中,已有很長的歷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茶因為茶樹的品種,生長的環境及氣候,還有製茶的方式,而有很多的種類,比較為人所知的是不發酵茶、半發酵茶、重發酵茶及後發酵茶四大類,在台灣本土產製的茶,以前三類為主,而一般常接觸到的以半發酵茶及重發酵茶為多。
茶其實不只在華人地區流行,將喝茶提升到一種茶文化境界的地方,據新竹市讀經學會表示,在韓國有茶禮、日本有茶道、中華有茶藝,而且台灣對茶藝師有認證的制度,並有很多的茶藝協會、學會等,都在推廣茶藝,都有自己的一套,彼此間大同而小異。
新竹市讀經學會謂學習茶藝不分男女老少,並將行茶法(泡茶)分成三個階段:準備階段、操作階段及完成階段,而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泡茶方式。並提出烏龍茶的三段十八步,並把十八步命名為絲竹和鳴、恭迎佳賓、臨泉松風、盂臣溫暖、精品鑑賞、佳茗入宮、潤澤香茗、荷塘飄香、旋律高雅、沐淋甌杯、茶熟香溫、茶海慈航、熱湯過橋、杯裡觀色、幽谷芬芳、聽味品趣、品味再三、和敬清寂。
簡要的說,這個過程包括準備茶席、貴賓入席、以熱水溫壺、賞茶、置茶入壺、溫潤泡、倒茶入茶海、溫杯、斟茶、分茶入杯、觀賞茶湯、聞香、品茶、靜坐回味。所以品茗有一定順序,而且空腹或濃茶都不宜,也不適合大量飲茶,以防茶醉,若真如此,可以吃些糖果、喝些溫開水、或吃些菜餚以舒解,必要時要看醫生。(攝影/蔡聰挺)
圖一、佳茗入宮
圖二、荷塘飄香
圖三、聽味品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