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香山區牛埔南路春池玻璃事業吳董事長暢談創業經歷(攝影/蔡聰挺)
新竹市香山區牛埔南路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是春池玻璃事業的一個生產兼具教育功能的一個單位,也是新竹市第一個觀光工廠、更是唯一以電能熔解的玻璃創作窯爐,也因此在玻璃的材質上有了比一般坩堝窯更不容易熔解的成份。玻璃表面所呈現的亮度及透明度,更為亮麗、清澈。敲擊時所發出的聲音更加明亮而清脆。
春池玻璃事業董事長吳春池表示,自己是家裡的老大,所以從16歲開始便踏入社會。台灣在1960年代一般工資一天約3-4元,而玻璃業就有6元,所以每天要走路一小時到玻璃工廠上班,下班再走一小時路回家,後來父親的朋友有一台不用的腳踏車送給他,上下班只要約20分鐘,方便很多。後來存了錢買了一台機車之後,更加方便。在自行創業有了公司之後,業務上的需求,有了自用轎車。
因為有了玻璃學徒的經驗,在新竹玻璃公司成立藝工課時,轉到新竹玻璃竹東廠上班,學得坩堝窯玻璃藝品創作的方法,也更了解玻璃碎的用途,開始到處收集廢玻璃碎賣給小玻璃廠,每天一早就到各地收集並裝成一袋一袋,再請人載運,但司機表示玻璃碎會刺人而不願載。當收集量愈來愈多時,開始買地、買車,並以誠正待人,品質穩定為訴求,終於能將事業愈作愈大,為台灣的環保盡一份力量。
後來為消化多餘的玻璃碎,建造八卦窯,租給一些師傅作為生產創作的空間,後來老闆出走,為了一批玻璃師傅而接手經營,後因為耐高溫玻璃碎的加入,需要更高的熔解溫度,而改成鉬棒的電熔窯,同時也讓玻璃品質更加提升。也為了推廣環保,而成立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
另為了逐漸增加的科技用途的廢玻璃,另外成立工廠並研發耐熱隔音的建築材料-發泡玻璃,已開始量產,質輕、施工方便,已在室內裝潢方面逐漸流行,由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的會議室就能發現明顯的效果。所以每一次的擴增,都有一種使命感、責任心的考量。歡迎對藝術有興趣、不怕辛苦的學生,可以到公司打工,將會親身體驗父母親的辛勞。吳董表示,自己小孩從小四開始就要幫忙,能了解工作的辛苦,賺錢的不易。所以能到學校求學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要珍惜。(攝影/蔡聰挺)
圖一、春池玻璃事業吳董接受採訪
圖二、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
圖三、兼具實用及裝飾的天燈造型耐熱玻璃杯